來源:admin時間:2022/2/19 9:44:20 公司動態
首先,我們看看有機農業的今天,從這個表中的 8 個指標來看,其中有兩個指標跟我們中國有關系。
第1 個指標就是有機農地的面積,我們達到了302 萬公頃,排在世界第3 位。其他關于有機農地的占比、野生采集、有機生產者、有機營業額、人均消費等等我們都榜上無名。但是最后制定法律的國家包括中國。我國在2005 年由國家標準委員會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組織專家起草了我國的有機產品標準GBT/T19630.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了30 年,它經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民間到政府的過程,為世界有機農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我們發展時間短、發展速度快,所以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與其他國家的比較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我們這30 年來取得的成績與不足。
首先我們看美國,美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特點:國家強。雖然有機產品面積只有 203 萬公頃,中國是302 萬公頃,中國的有機種植面積是美國的1.48 倍。但是從有機消費市場來說,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機消費市場,每年的銷售額大約在451.9 億美元。而中國的消費額大概只有85.9 億美元,中國是美國的19%,也就是接近1/5。從面積和市場2 個因素綜合起來,差距大概是8 倍。
所以大家看,為什么我們的規模跟市場的銷售額不成比例呢?美國有機產品市場主要是連鎖超市。Whole Foods Market: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天然有機食品連鎖零售商,2012 年末擁有店鋪 335家,年銷售額 117 億美元,是美國高端產品市場的代表。再加上其他的超市,美國一共大約有 1200 多家有機產品超市,形成了龐大的市場群體和強大的零售能力。因此美國是生產和市場同步發展的國家。
其次我們再看一下歐洲,以丹麥為例,丹麥有機食品的特征概括為美味格調有態度。丹麥有機產品的特點,總結出的7 個最:
1. 最早:1982 年,丹麥超市賣出了第一根有機胡蘿卜。1987 年,丹麥正式立法管理有機食品生產。1989 年,首個有機食品國家認證標志在丹麥誕生。丹麥是全世界最早立法規范有機產品的國度。
2. 最大:來自丹麥的奶制品企業ARLA 是全球最大的有機奶制品供應商,享有“最天然的牛奶的美譽。ARLA 是丹麥 MD Foods 和瑞典ARLA 兩家乳品合作社企業于2000 年4 月17 日正式合并而成為歐洲最大的乳品集團,總部位于哥本哈根,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機乳品生產商,是丹麥奶的代表。
3. 最安全:清潔的空氣、潔凈的地下水、干凈的湖泊和河流以及未受污染的土壤都是有機農業開發的基礎。丹麥是全球公認的環保先驅,這個國家沒有受到重工業和化工行業、采礦業的污染。2012 年底,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發布的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指出,丹麥名列全球食品最安全國家行列。
4. 最嚴格:丹麥的有機食品標準被稱為歐洲最嚴,所有在丹麥銷售的有機食品必須擁有歐盟和丹麥的雙重認證。
5. 最豐富:有機產品的技術要求高,然而丹麥的研發技術已經能支撐豐富的農產品種類:丹麥有機產品里排名前三位的是燕麥(43%),牛奶(30%)和果汁,而養豬王國的“有機豬肉也是領先世界的。在丹麥,每人每年平均會花1429 丹麥克朗用于購買有機食品。
6. 最透明:丹麥國家管控有機認證標志 Stats Kontrolleret Økologisk,簡稱Ø-Label,其外形就是有機一詞Økologisk 的首字母。約9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了解有機認證標志,其中又有90%表示他們十分信 任這一認證。
7. 最先鋒:丹麥食品、農業和漁業部正在推行《2020 有機食品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到2020年,丹麥的有機農業總產值要增長1 倍;讓有機食品在公共食品消費領域的比重達到60%;將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的食堂變成“有機食堂并提供560 萬克朗(約合人民幣597萬元)專項資金。
看一下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在這30 年的歷程中,我們是走在強和富的路上。中國有機產品的數據來自于認證機構的統計數據,因此認證的數量、認證的規模、認證的品種等等就是我們全面了解中國有機產品的一個窗口。
在中國有機產業發展30 年里,人們對有機產品的認識程度和認識角度都不同, 因此也存在著不少的爭論點。爭論的焦點首先是食品安全:中國的食品安全主要集中在化學污染,也就是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等等。但是在國際上,食品安全的污染主要集中在生物污染,因為在國際上曾出現了一些由于微生物污染而導致的疾病或者死亡事件,所以有些人就認為有機食品是不安全的。
另外一個角度就是從產量的角度:因為在有機生產過程中存在著產量降低的普遍現象,因此有些學者把碳排放和產量與種植面積的關系做一個等同性比較,得到的結論是由于有機產品產量低,種植面積就要加大,就會導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增劇溫室效應。
當然這兩個焦點都有它的一些依據,但是無論是食品安全還是產量都不是有機農業要解決的問題。
在現實中我們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從事有機生產的企業生存都非常困難,總結一下有5 點:
1. 死于鄉土社會的隱形成本——偷,處理好關系(三長:鄉長、村長和所長)。2. 死于用工廠的思維來管農業。3. 死于對有機農業的錯誤理解。4. 死于資金鏈斷裂。5. 死于沒有市場。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對有機發展的政策也進行了一些調整,特別是關于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地方標準的清理工作,其核心是清理和限制有機產品地方標準的申報和制定。這從某種程度上說制約了有機農業的發展,因為現在的國家標準它是認證標準不是技術規范,有機生產要以當地的天時、地利結合在一起,要從地方的客觀實際情況出發,真正的指導價值的是地方標準而不是國家標準。
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有機從業者要重新思考和審視有機到底能解決什么問題?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作為我們的關注點:
1. 重新審視有機的優缺點。2. 與國民經濟發展相一致(目錄)。3. 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三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商品轉化率)。
首先我們要清醒地面對現實。現實狀況是什么呢?有機要立足于良好的土壤質量、正確的發展理念和豐富的有機農業技術。但是現在呢?由于近30 年來農業以高產為目標,土壤有機質嚴重缺乏,由于有機是以認證為開端,認證的目的是為市場服務,所以大家以經濟作為發展有機農業的一個出發點。再加上有機農業在這30 年的快速發展中,只重視規模的擴大,成熟的有機技術很少。
所以我們要做的工作就是踏踏實實靜下來,把我們的土地管理好,把我們的土壤有機質培養起來。生產優質的產品讓我們消費者信得過,要生產優質的產品必須要有過硬的技術。
其次要及時了解國家政策。從 2017 年開始中央 1 號文件就提出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在2015 年的 9 月 21 號生態文明體制建設總體方案第46 條,將有機農業列入了綠色發展的 7 個方面。即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標準、認證、標識等體系。完善對綠色產品研發生產、運輸配送、購買使用的財稅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購政策。
腳踏實地做好我們的工作。人們對有機農業普遍缺乏的是信任,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嚴格管理,堅持有機種植的過程,讓更多的人逐漸信任有機。
版權:鄭州正澤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備案號:豫ICP備2022000577號-1 【電子營業執照】